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之五——知彼解己

知彼解己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。沟通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技能,每个人在清醒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在交流。但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大多偏向读写的训练,说也占一小部分,但却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去听。听懂别人说话不是一件易事,尤其是站在对方立场去聆听,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。然而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我深有体会,也懂得了很多。
首先让我明白了要寻求去了解对方,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。因为知彼解己的定义:就是首先去寻求了解对方,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。你要想对别人产生影响力,必须先了解对方。
因为我们通常把让别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。而且大多数人在聆听时,并不是想理解对方的想法,而是为了做出回应。以这样的方式与他人交往的人,在与他人交流时,要么是在说话,要么是准备说话,不断地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,总是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。
很多时候我们总希望别人能理解我们了解我们,但却忽略了我们要先去了解别人。无论是在跟夫妻、孩子、朋友、同事等沟通中,我们有多少人可以做到?有多少次可以真正的打开自己去了解对方?人天性是“自私”的,常常专注的是自己,却常常不愿意聆听,不用心聆听,或者有聆听的但却是失败的,就如老师所讲的沟通失败的5个现状:
1、不愿意倾听,着急下判断
2、不想理解对方,只是为了回应和反驳
3、装模做样,敷衍了事。装模作样,“是的!嗯!没错!”;
4、选择性聆听,只听一部分,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
5、自传式回应
但是,很少有人会达到第五个层次,即最高层次——移情聆听。
反思自己:
1、你是否遵循了正确的沟通原则?
古希腊人有一种经典的哲学观:品德第一,感情第二,理性第三。
品德:个人的可信度,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,是情感账户。
感情:你的移情能力,在沟通中理解他人的能力。
理性:逻辑能力,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。
请以这个原则对自己的沟通进行评估。
(1)我在沟通中是否习惯直接用左脑逻辑表达自己?意图说服别人?
☑是 □否
(2)我是否重视个人的诚信、情感账户和理解他人?
☑是 □否
(3)我需要在品德、感情、理性中加强哪个环节?
□品德 □感情 ☑理性
2、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:
(1)请列举出1-3个常见的不了解对方就要施加影响力的例子/语言。
(2)请列举你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,对方不了解你的想法,就想要影响你,你的感受如何?
孩子们一看手机,我就说“是不是又在玩了”其实他可能在做作业。
这个我吃了非常好吃,你一定会喜欢的,快试一试。
我曾经也是这样,这个办法一定行。
你的品德时刻发挥着影响力,并起着沟通的作用。如果你想养成真正有效的人际沟通习惯,首先你要有能让他人信任和开怀的人格。
你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,进行自我评估。
(1)我拥有什么样的品德,可以让别人信任我?
请记录: 说话算话,不会迟到,守约。
(2)我的什么特质让别人不信任我?
请记录: 不大会讲话,不善于交际。
(3)在什么情况下我容易过分挑剔?
请记录:重要事情上。
(4)在什么情况下我容易过分宽容?
请记录: 看到别人难处的时候
(5)我是否会背后议论他人?
□是 ☑否
(6)我在私下场合的行为与在公众场合的行为是否相符?如果不符,差别是什么?为什么?
☑是
□否
所以透过这次的学习我愿意改变自己多聆听,尤其是从对方的立场去聆听,因为明白了“聽”是由耳、心、目,三个重要器官组成。首先是耳朵,要愿意听。其次是目,除了听,还需要有眼神的交流,去感受,去观察。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用心去理解,有同理心,真心去理解对方。
就是要学习聆听的最高境界——移情聆听。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,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。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。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。
小结:确实我们不必以己度人,也不必费心猜测,我们所要了解的是对方的心灵世界。聆听是为了理解,是心和心的深刻交流。移情聆听本身就是巨额的感情投资,它能够给人提供一种“心理空气”,极具治疗作用。我们的移情聆听等于是给了对方“心理空气”,满足了对方这个基本需求后,我们就可以着重于施加影响力和解决问题了。这种对“心理空气”的需求对我们生活中每一个领域的交流都有影响。我们要做到先理解别人,先诊断,再给对方开方子。
注:本文为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。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福音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!